標題:

內結與外結,誰能解此結??

發問:

內結與外結,人為結所縛 瞿曇我問汝,誰當解此結? =================== 關於此偈誦,疑問如下~ 1.內結為何?外結為何? 2.為何人為結所縛? 3.誰能解此結?所有眾生都能解此結嗎? 3.1如何解結? 請對於解結之法稍作解釋,舉例若持戒為解結之法,請解釋為何? 以上疑問,請諸大德不吝指導,感謝~ 更新: 感謝回答區與意見區的熱烈討論,謝謝諸賢友的參與 1.針對芳朋友的回答,只能說..看不懂 2.針對羅朋友的回答,想請教~ 不論是內結與外結大部份都是「德」的修持不足而來 === 德,是否是由身語意的表現而產生的? 那麼,身語意的修持應該到怎樣的"程度"才能破結,而解脫??或者說,所謂的"極善"而生起的超越人的德行又是如何生起? 3.謝謝不念心朋友的廣告,在下目前不需要,但還是感謝不厭其煩的貼文 4.針對小華朋友的回答 問:如何解結? 答:息念即可。 ==== 應從何下手??如何作觀??若念頭全息,能觀的又是甚麼??禪定是否是息念的一種? 更新 2: 5.感謝chi朋友的回答,請教疑問~ 惟有認識生命的真諦,內結外結所有的結,才能完全除去。 === 認識生命的"真諦",請問甚麼是生命的真諦??又為何認識了之後就能除去所有的結?不須經過某些精勤、鍛鍊等過程?? 6.感謝青龍朋友的回答,佛陀與您相距甚遠,光芒照不到您的心窗,實在可惜 7.感謝般若波朋友逐一回答 內結為何? 神經纏縛病痛不斷! 外結為何? 情感糾葛理序不清。 ==== 此處所問的結,是佛經裡常說的內六處、外六塵,而不是世俗世間的七情六慾與生理現象 為何人為結所縛? 苦集滅到。 ==== 此處是問為何被結所縛... 更新 3: 誰能解此結? 唯一自行。 === 這點是沒錯,但是要怎樣的"程度"才能夠達到?? 所有眾生都能解此結嗎? 時日問題! === 這麼說是可以,但很勉強,因為若不精勤的修習增上三學,是不可能達到的 而且,也並非"所有"眾生都可以解結,對吧?! 3.1如何解結? 逆向能解。 === 這點倒很有趣,朋友是否能詳加說明"逆向"的意趣?? 更新 4: 感謝靜修朋友的回答~ 個人看法交流,不一定對,純交流~ 問:內結為何?外結為何? 答:內結稱心病;外結名業纏。 ==== 依據經典的說法,內結指的是貪著內六處而引生的煩惱,外結是貪著外六塵而引生的煩惱 兩者皆不離貪愛,朋友所說的心病指的是貪愛乎?至於業纏是指甚麼?業行?因為貪愛而相續的造作? 問:為何人為結所縛? 答:迷惑。心迷,則心病生。 惑業相織,則業纏不止。 ==== 朋友的"迷"有些籠統,怎麼樣叫做迷,對於甚麼認識不清而產生迷?而惑業相織其實就是煩惱與業行的不斷相輔相成而糾纏不清的狀況,但其根源為何?是主要探討的目標 更新 5: 問:誰能解此結? 答:唯汝自心。 ==== 這麼說是正確的,但是要考慮的情況是,自己是否成熟到能夠完全依靠自己就可解結,或者波蘿蜜是否圓滿到能不依靠增上三學就能解結? 問:所有眾生都能解此結嗎? 答:知病者可解。同說「知苦」。 ==== 請教,若一個無慧的人,可能具足無貪、無嗔,充滿善念者,此生是否能夠通過學習而解結?(來生可能有機會,暫不論) 問:如何解結? 答:心病還需心藥醫、業纏還須善業解。 因地不同,不可混淆。 ==== 前面已提過,內結指的是內六處煩惱,外結是外六塵煩惱,佛教的心藥與善業又是甚麼?如何解開此十二處的煩惱? 更新 6: 在此補充"結"的定義~ 雜阿含239經[正聞本314經/佛光本241經] 如是我聞: 一時,佛住毘舍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。 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 「我今當說結所繫法,及結法。 云何結所繫法?眼、色,耳、聲,鼻、香,舌、味,身、觸,意、法,是名結所繫法。 云何結法?謂:欲貪,是名結法。」 ==== 因此,內結,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法為欲貪的對象而生起結法;外結,指的是色聲香味觸法等六法為欲貪的對象而生起結法 結法,則是指欲貪本身 更新 7: 感謝星洲大德意見~ 關於佛陀此句偈誦,個人有些疑問請教~ 住戒有慧人,修習心與慧 有勤智比丘,彼當解此結 ==== 論注云有慧者,此處的慧是指業所生,由三因結生的慧 那麼意思就是,唯有成為三因結生的有慧者才有可能證悟聖道與聖果?? 還是說,二因者也能證得聖道、聖果但無法完全的解縛,也就是證悟阿羅漢的道果?? 在這點是否能請大德深入的解釋義理??感謝釋疑 更新 8: 再次感謝星洲大德意見~ 關於這點個人有點疑惑,請釋疑~ 二因者,則沒有智相應的無痴。 ==== 這裡所謂沒有智相應心,是指不會生起嗎?如果是不會生起,那麼應該連欲界定都達不到才對?? 還是說能生智相應心,但缺少無痴心所(慧根)?也就是俱生的心所裡少了慧根? 舉例,一位二因的行者,若無法生起智相應心,那麼他的善心只剩下四種??而他能夠利用這四種智不相應的善心修習三增上學達到行捨? 還是他依然能生起八種欲界善心,但無法達到色界心?原因其善心裡俱生心所並無慧根?? 以上疑問,還請大德能釋疑解惑~感謝!! 更新 9: 感謝諸回答者的補充回答 也感謝星洲大德不厭其煩地說明 此提即將告一段落,訂於明日午時結案 個人以為靜修朋友的解答為佳解,以星洲大德的意見為較準確符合經論的說明 以此偈誦送給諸友~ 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 願諸友能早日解脫煩惱~

最佳解答:

問:內結為何?外結為何? 答:內結稱心病;外結名業纏。 問:為何人為結所縛? 答:迷惑。 心迷,則心病生。 惑業相織,則業纏不止。 問:誰能解此結? 答:唯汝自心。 問:所有眾生都能解此結嗎? 答:知病者可解。同說「知苦」。 如四聖諦,不知苦,就不可能得成。 大乘弟子,不知惑,也不可能解惑。 更如學法,不知病,亦學不了正法。 問:如何解結? 答:心病還需心藥醫、業纏還須善業解。 因地不同,不可混淆。 對治心病者:參禪、入定、正觀、般若、念佛...等等 對治業纏者:十善業道、持戒......等等 六度波羅蜜含括這兩類修行的內涵。 以上是末學的邊見。 2015-03-04 13:44:15 補充: 佛法,不能把他排列組合之後,弄一套所謂的Total Solution。 佛法,必然是透徹的瞭解病理之後,尋不同的病徵,自然緣起對治,如法自起。 故,末學建議, 不要把自己所學的法,弄成一套不知所以的萬用法,到處推銷。 但要把一切可能發生的病徵,弄出一套可以觀察的模型,這倒是可以推銷。 地下電台賣藥(法)的,會跟你說這是萬寧丹; 真正合格的醫生,會跟你說,病不同、藥(法)不同、劑量多寡也要拿捏。 結論:學醫之前,先學病理;學法之前,亦該先學會明白心病的道理。 2015-03-04 23:32:30 補充: 問:心病指的是貪愛乎? 答:可以這樣說,但這句「貪著內六處而引生的煩惱」比較貼,因 這貪愛,隱含有分別執著妄想的實際內含,但還是以迷惑為本。 問:業纏是指甚麼? 答:可以這樣解釋「貪著外六塵而引生的煩惱」,外六塵是體性的、 技術性的說法,業是現象的、口語的說法。 2015-03-04 23:32:55 補充: 問:怎麼樣叫做迷? 答:分別、執著、妄想,即是迷,說顛倒更貼切。 迷惑之後,才會有貪嗔癡疑慢的出現。 好比第二月,就是迷惑,沒迷惑於這個第二月,就不可能因此第 二月升起貪嗔痴疑慢。 問:若一個無慧的人,可能具足無貪、無嗔,充滿善念者,此生是否 能夠通過學習而解結? 答:不可能。 他可能剎那間入流,但很快又混亂了,因他根本不知道何者當住。 這種不穩定的狀態,不能說解結了。 2015-03-04 23:33:11 補充: 問:云何結法?謂:欲貪,是名結法。 答:這就說給初學者聽的,其所指,同末學說的迷惑。 是迷惑了,才會出現貪,並非貪了才叫做迷惑。 即便貪著未起,但對於迷惑不能自覺,依舊會出問題,好比「退轉 」就是,這在層次上還有一段距離要努力。 問:結、戒定慧? 答:結,是病理的問題;戒定慧,是藥理的問題。 此題談病、非談藥,如以戒定慧為解,永遠不可能瞭解病。 就好比老師教我們感冒的成因與現象,但有一位同學說吃感冒藥就 好了,可想而知,這位同學永遠不可能知道感冒到底是個甚麼樣的 現象原理,當感冒變種了,他就束手無策了。 而人心,根本沒有定相,完全是個變種的感冒。

其他解答:

原來有個人,成天想上天,有天發奇想,大叫頭不見,大夥爭擁上,到處幫忙找,誰知慌亂中,此人真天才,口岀妙聯華,我今忽有事,諸君慢慢找!臨別順贈言, --------------------- 以此偈誦送給諸友~ 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 願諸友能早日解脫煩惱~|||||佛法融通後才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不是自我想像的文字解意 出口成髒 或許您有您的見解 您大德認為 C大德為外道 那是您的認知 與末學`無`關 末學還是非常感謝 C大德 文字解意 嘉惠末學 PS您大德說,,C大德解意錯誤為外道 那請您來說說看 嘉惠眾生 請尊重別人|||||請常念解冤結咒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|||||1.內結為何?外結為何? == 著法見為內結. 著我見為外結 2.為何人為結所縛? == 結因迷而有. 迷者,起佛見.涅槃見.法見.謂之迷~, 3.誰能解此結?所有眾生都能解此結嗎? == 本無縛.結自解.~~~結本空.解就不立.解結俱遣不空空 管見|||||長阿含經 (67b)佛時頌曰: 「此言眾中說,汝等當善聽,過去菩薩觀,本所未聞法。 老死從何緣?因何等而有?如是正觀已,知其本由(生)。 生本由何緣?因何事而有?如是思惟已,知生從(有)起。 取彼取彼已,展轉更增有;是故如來說,取是有(因緣)。 如眾穢惡聚,風吹惡流演;如是取相因,因(愛)而廣普。 愛由於(受)生,起苦羅網本;以染著因緣,苦樂共相應。 受本由何緣?因何而有受?如是思惟已,知受由(觸)生。 觸本由何緣?因何而有觸?如是思惟已,觸由(六入)生。 六入本何緣?因何有六入?如是思惟已,六入(名色)生。 名色本何緣?因何有名色?如是思惟已,名色從(識)生。 識本由何緣?因何而有識?如是思惟已,知識從(行)生。 行本由何緣?因何而有行?如是思惟已,知行從(癡)生。 如是因緣者,名為實義因,智慧方便觀,能見(因緣根)。 苦非賢聖造,亦非無緣有,是故變易苦,智者所斷除。 若無明滅盡,是時則(無行);若無有行者,則亦(無有識); 若識永滅者,亦(無有名色);名色既已滅,卽(無有諸入); 若諸入永滅,則亦(無有觸);若觸永滅者,則亦(無有受); 若受永滅者,則亦(無有愛);若愛永滅者,則亦(無有取); 若取永滅者,則亦(無有有);若有永滅者,則亦(無有生); 若生永滅者,(無老病苦陰);一切都永盡,智者之所說。 十二緣甚深,難見難識知;唯佛能善覺,因是有是無。 若能自觀察,則無有諸入;深見因緣者,更不外求師。 能於陰、界、入,離欲無染者;堪受一切施,淨報施者恩。 若得四辯才,獲得決定證;能解眾結縛,斷除無放逸。 色受想行識,猶如朽故車;能諦觀此法,則成等正覺。 如鳥遊虛空,東西隨風遊;菩薩斷眾結,如風靡輕衣。 毗婆尸閑靜,觀察於諸法;老死何緣有?從何而得滅? 彼作是觀已,生清淨智慧;知老死由生,生滅老死滅。」 (68a)「毗婆尸佛初成道時,多修二觀:一曰安隱觀,二曰出離觀。」 2015-03-05 07:52:28 補充: 朋友有無肚子餓的經驗 肚子餓若也是虛假也不用吃飯了 飯菜也是虛假也不用吃了 ~~身所~~你能控制身吃不吃嗎? 不能控制 那吃飯的是你嗎? 他(身)吃他的干你什麼事? ~~你認為干你的事 你就真的有事~~動不動著身 而為身餓不餓 起煩惱 薪水也是虛假,員工也不用領薪水了,老闆也不用發薪水了。 ~~身需要上班賺錢養身養家 你能控制叫他不要去工作賺錢?或24小時給我努力不能休息? ~~不能控制 那他去上班或養家 干你什麼事? ~~你認為干你的事 你就真的有事~~動不動著身 而為身工作有沒有錢而起煩惱 2015-03-05 08:01:52 補充: (受)身控制 而不得出離煩惱 而不能自在 起(想) 不是好就是壞 相對 故起(行)動不動~~往好的地方去(有工作有飯吃樂) 動 樂相 ~~識相~~自造樂相 產生壞的想法起(行)~~往壞的去 (沒工作沒飯吃) 靜 苦相 ~~識相~~~自造苦相 受~~想~~行~~識 ~~成樂苦相 2015-03-05 08:12:08 補充: 二手空空 何來樂苦相? 從來未有苦樂 本空空自在 而~~~色~~受~~想~~行~~識 ~~~故有 今天這個笶 明天這個哭 無事(空空本自在) 忙中老(起心動念成夢境為夢忙) 夢裡追哭笑(自笑自哭一場夢) 2015-03-05 08:22:20 補充: 而把真實自在的自己(本空空無事) 本來無相的自己~給丟了 去取這夢境的~~我相人相眾相壽相 2015-03-05 08:40:34 補充: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相無壽相|||||2.為何人為結所縛? 因為 "無慧"。對四諦無知,是為無慧。 3.誰能解此結?所有眾生都能解此結嗎? 有勤智比丘,彼當解此結。 不是所有眾生都可以,唯有勤、智比丘。 3.1如何解結? 請對於解結之法稍作解釋,舉例若持戒為解結之法,請解釋為何? 解結之法,就是住戒有慧人、修習心與慧。 就是,先學戒學、再修習增上心學、增上慧學。 戒學,學習凡俗的五戒、八戒、九戒、十戒等語意規範、並持守。(僧戒先不論) 定學,在戒的基礎上,學習正定之道。(止) 慧學,則在戒定的基礎上,以觀智永熄煩惱。(觀) 以上略說。 詳情可參閱清淨道論。 2015-03-04 21:44:11 補充: 回題主朋友,以下序列回覆。 1. 論注云有慧者,..唯有成為三因結生的有慧者才有可能證悟聖道與聖果?? 答 : 很遺憾。正是如此。 只有三因結生者,才能證得禪定、乃至證悟聖果。 2.還是說,二因者也能證得聖道、聖果但無法完全的解縛,也就是證悟阿羅漢的道果?? 答 :很可惜,二因結生者,雖無法證得禪定,但能證到未到地定。 但,二因結生者是沒有辦法證悟聖果者。 主要原因,是出在: 三因者,因具有無貪、無嗔二因,再加上智相應的無痴,而成三因。 因此,若在此生接受良好的教導,有能力體證9種禪那心。(體證四色、無色界禪) 有能力體證禪那心,若波羅蜜成熟,則能衝出解脫門,體證涅槃。 2015-03-04 21:44:29 補充: 而二因者,則沒有智相應的無痴。 因此,無法體驗9種禪那心、也無法體證涅槃。 但是,天無絕人之路。 二因者,可以取得近行定的成就,這就是絕地逢生之處。 可以依靠這種定力,修習觀智,乃至最高的凡夫觀智成就;來生成為三因結生者,能生於正法之中,乃至體證禪那、甚至證悟涅槃。 意思也就是說,這位二因者,若能親近善士、聽聞正法、如理作意、法隨法行的話,他也有能力 : 證到未到地定、 勘破四大、 串聯緣攝受、(俗稱修緣起、又稱小須陀桓) 乃至生滅、壞滅、佈畏、過患、厭離..乃至行舍。 只是,這樣殊勝過人的二因者, 獲得如此優越的止觀成就的機率,是比較低一點。 以上略說。 2015-03-04 21:51:26 補充: 補註: 二因者,無法體證涅槃,是指無法體證入流、一來、部來、阿羅漢等聖道。 2015-03-05 01:20:13 補充: 回覆題主的再次提問, 這裡所謂沒有智相應心,是指結生之時。 但不代表,這位二因者在這一生無法升起無痴心。透過努力還是是可以的升起無貪無嗔無痴。遺憾的是,禪修時就是撐不住到達上位,因為安止速行起不來。 但,這位二因者在結生之時,確實少了無痴,此生無能到達上位。 但在此生,還是有機會可以體驗欲界善心, 近行定的心就是欲界的智相應心。(例:靠近初禪的近行定,就是悅俱、智相應、無行) 而觀智的心就是屬於智相應的欲界善心。(例: 若是以初禪的近行定當觀禪基礎者,同上。 若是以四禪的近行定,則從悅具變成舍具) 以上是個人的看法。 詳細的解說,應以阿毗達摩、與上座說法為主。 2015-03-05 12:43:11 補充: 意見 088,J朋友, 無貪、無嗔、無痴,俗稱三善根。 這三支善根,可以存在在凡俗的世間心中,也是欲界善心的特徵之一。 比如說: 朋友自動自發地,觀察自己的內外五蘊,內心的感受平等、而且深知這是朝向聖諦而行。 在這個時際當中,朋友的心,就可能具起無貪、無嗔、無痴三種心所。 雖然未證聖道,仍屬凡夫,但是,卻在這個觀察過程中,生起此三善因。 對於朋友能時時觀察五蘊,已是非常難得之事。 也祝朋友早日解除煩惱。 2015-03-06 01:06:45 補充: 諸友, 內結與外結,人為結縛結,瞿曇我問汝,誰當解此結? 住戒有慧人,修習心與慧,有勤智比丘,彼當解此結。 此出自於雜阿含599經、SN.1.23結縛經。 諸友對此經的名句,有興趣,是好事; 但是,在解這篇偈句時,是否還是參考一下注釋書、論注,比較好? 這一篇偈句,架構出佛法的整體修行脈絡, 簡單說,是戒、定、慧逐次增上, 攤開說,就是七清淨的增上修行, 進一步說,就是十六觀智的道次, 總其成者,就是著名的清淨道論。 反過來說,整部清淨道論,是這篇偈句的詳細註解。 因此,看到諸友恣意的註解, 實在有些蹉跎 佛陀的聖教, 非常遺憾,不是嗎?!|||||無為的觀察五蘊 而非有為的影響五蘊 覆:朋友,就是如實的觀察五蘊,才發現五蘊是遷變不息而不會固定不變的常存。 五蘊是因緣所生法,何謂緣生法之意呢! 就是不停不斷的影響而呈現,影響而改變,呈現又是改變而影響,影響又不斷改變而呈現。 世界就是這麼回事,是「緣」,「緣起」。 世間就是個「緣」,不斷影響改變而呈現。 先能夠了解明白佛陀教說「緣起」的道理 才不會對緣起的五陰生起「常樂我淨」的妄見 破除了對五陰能恆常、能保有、能擁有是妄見。 破除了以為五陰是我為我的妄見 生起了諸法因緣生,緣生的五陰無常、非我的「正知正見」 2015-03-04 11:10:04 補充: 接下來………… 才能夠於緣起的五陰 精進的修習離貪斷愛的出世間八正道 如是才是無為離貪之聖弟子 2015-03-04 11:24:51 補充: 不斷的變遷與滅盡 故云常樂我淨 覆: 不懂的甚麼是不斷的變遷與滅盡之真實義 才會把「不斷的變遷與滅盡」這檔事,稱為「常樂我淨」。|||||感恩版主慈悲: 不論學佛或生活 若有煩惱都是不值得的 若能觀察自己的心態 就會發覺 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在執著 因自己對事、物、法的執著 抓著不放 而產生了不自在及憂悲惱苦 2015-03-04 09:47:39 補充: 如何才能不執著呢? 很簡單: 對自己覺知的觀察 覺知自己對事、物、法 抓著不放 如: 面紅耳赤 不自在 我一定要這樣 你一定要這樣 等等 瞭解人只要有一些些的不自在 就是自己在懲罰自己 因為只有自己會決定我要抓著不放與否 對自己覺知的觀察久了 當自己執著時 自己會察覺自己當下的無稽 而瞭解自己的無能 能瞭解自己的無稽及無能 且對所有事務 只是盡自己能力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而不加油添醋 (無貪 無嗔 無癡) 久了 自己會習慣於這種無貪、無嗔、無癡的生活 就會越來越自在 2015-03-04 09:48:14 補充: 加油添醋的人: 眼見了 耳聽了 自己的意見一大堆 不合我意 就不高興 練習不加油添醋的人: 眼見了 耳聽了 自己的意見一大堆 不合我意 若不高興 瞭解自己的無稽及無能 讓它去 我持續觀察 觀察久了就知如何尊重自己及尊重別人 且不會有情緒 而懲罰自己 若能如此 就能常處禪悅(慈 與樂) 漸漸就越觀察越清楚 而體會有情緒是在懲罰自己 漸漸就能遠離憂悲惱苦(悲 拔苦) 能對自己慈悲的人 才能自利利人 教導別人也過著 對自己慈悲的的生活 2015-03-04 09:48:33 補充: 不加油添醋的人: 過著 看只是看 聽只是聽 ... 的生活 心不隨境轉 任何事務 想法 思維 及以往的事故經驗 任它生 (受影響的話 是我的無稽及無能) 身從百花過 片業不沾身 所有的功課 都是由 對自己覺知的觀察(四念處)做起 其他的方法 讚嘆! 祝福! 2015-03-04 09:59:28 補充: "持戒為解結之法" 持戒若能解結 就如常說的"定能生慧"一般 若"定能生慧" 在佛陀之前 印度有那麼多的外道 定力都超強的 這歷史上的佛陀就不是我們所知的 釋迦摩尼了 而是定力超強的外道 練習對五蘊的覺知(四念處) 是生慧的唯一途徑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4 10:03:20 補充: 在文字上打轉 而不練習覺知 (四念處) 到頭來 又是一生! (浪費了 自己決定的)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4 10:18:30 補充: 對自己覺知的觀察 是無為法 因為只去觀察 而不去對抗 想要 抓住 等等 觀察久了 自然就知道: 我若被這念頭 帶著走 下場如何; 若只是觀察它 讓它去 結果又如何 對覺知觀察的能力 就如佛教導我們的五根五力一般 慢慢久了 好像生了根 而慢慢增強一般 由身 而受(情緒) 而心(念頭) 會越來越明(清楚)的 只是觀察 沒加油添醋 (自我主觀 或 偏見 等) 任何 若想做什麼時 可能就在有為中打轉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4 10:32:40 補充: "活在因緣生的世界,必受影響,無法不受影響的。" C 朋友: 瞭解無常 的人 是不會用"必"字的 末學 瞭解自己的無稽及無能 所以常觀察到如您所說的 受到影響 您不妨親身練習 各種執著 觀察久了 都漸漸變淡了 有些小事就變成完全不受影響 當下的觀察 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4 10:39:00 補充: 繼續在文字打轉吧! 對自己覺知的觀察 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 所以很難說服人(因為可用的工具不同) 不過末學 自己親身走過來 (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) 受益無窮 還望大德們能試試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4 10:43:51 補充: "朋友只要如理作意的仔細觀察" 修習四念處 不會用有為的預設立場 而只是觀察 願您是真正在無為的觀察五蘊 而非有為的影響五蘊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4 12:21:31 補充: 如實的"對自己覺知的觀察" 就會時時觀察到自己被"色受想行識" 帶著跑 也就是過著五受蘊(執著於色受想行識)的生活 而會漸漸 當 想法 思維 過去經驗 等 在腦部浮現時 漸不受影響 沒修正觀五蘊(四念處)的人 是無法活在當下 要不受五蘊影響 也自然是天方夜譚 還是祝福 不論您修什麼法 希望能如您願 (雖然我們知不可能 但畢竟您的 一生 要如何 是您的決定 您若修到心念處 您就知道末學為何如此說) 要見緣起 需如實觀察到自己的 無明 觸 受 愛 取 有 生 乃至 憂悲惱苦 修到心念處 就有機會見緣起 若見緣起 您的憂悲惱苦 才開始觀察清楚 才能開始修 加油! 2015-03-04 22:08:05 補充: 若不能自證 而根據經論上講的 自以為懂了 而不知自己在以盲引盲 還是老話 老實修習四念處 就有機會見緣起 見緣起之後 您就知您看的經論是真或假 您就有機會自利利人 當然 沒人能限制您 如何學 如何修 所以 只能祝福各位了! 2015-03-05 06:35:49 補充: 回歸到 對五蘊的覺知的觀察 若上佛版討論 能讓您法喜充滿 讓您很有慾望(上網討論) 其實您若能在討論時 觀察自己念頭的流動 自己的思路 及寫出文字時當下自己的思維基礎(法 累積的知識 自我主觀 價值觀 等) 這種法喜充滿的觀察 也同時會讓您走上生慧的機會 這就是法念處 (但別不"明"自己的當下情況 因為若您是在練習"無明" --被文字帶著轉 您就離"明"遠了) 若要學佛 就是二六時中 時時 對五蘊的覺知的觀察 如此而已 不加油添醋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5 07:33:40 補充: 讚嘆上網的大德們的上進心! 但可惜上進並不表示精進 "二六時中 時時 對五蘊的覺知的觀察 如此而已 不加油添醋" 是精進的一種 可使: 未生惡不生 已生惡滅 未生善生 已生善增廣 若想有"正見的觀念" -- 請看雜阿含三0一經 您若沒修過四念處 就可能會誤解雜阿含三0一經 四念處: 請看雜阿含八0三經及八一0經 但許多人也誤解了這兩經 所以若相信末學 請來信討論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5 10:14:24 補充: "透過努力還是是可以的升起無貪無嗔無痴" "無貪無嗔無痴"是無為的展現 如果 "是可以的升起" 的話 您就落入有為 白忙一場 所以 再說一次: "若要學佛 就是二六時中 時時 對五蘊的覺知的觀察 如此而已 不加油添醋"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5 10:22:40 補充: "還是他依然能生起八種欲界善心,但無法達到色界心?原因其善心裡俱生心所並無慧根?? 以上疑問,還請大德能釋疑解惑~感謝!! " 在文字上打轉 只能讓您了解世間法 出世間法 (無為) 您在對 五蘊六入處的覺知的觀察 而體會到 完全的 不加油添醋 的展現時 您就知末學所說的 親證 了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5 14:03:40 補充: 修行而解脫: 由 時時 對五蘊六入處的覺知的觀察 如此而已 不加油添醋 人腦是有功能的 對五蘊六入處的覺知的觀察 久了 就知自己加油添醋 (自我主觀 價值觀 偏見 等) 的壞處 自己就漸漸 較少 加油添醋了 而 甚至對某些事 不加油添醋 無為法 不是人為產生的 是人腦自然有的功能(無為而為的) 研究佛法: 研究修行而解脫的方法 若離開五蘊六入處的覺知的觀察 而有它法 請公佈 讓大眾受益 若在 文義或名相 上打轉 (指談論時 沒對自己的五蘊六入處的覺知的觀察) 就已不值得了 更何況離題 感恩! 祝福! 2015-03-05 14:21:30 補充: 講給有因緣的人聽的 若相信末學的 不妨不要再浪費時間在 文義或名相 上 您若跟末學有相似的因緣 您若修習末學學習的 三年之後 您也見緣起 您回來上網 或自己看經典 就自知真假 所以若有興趣 到末學寫的文章 "佛教覺性的開發與增長" https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article?qid=1714090402746 有列出更多的文章 敘述 末學修習的方法 感恩! 祝福!|||||內結指對自身的不解,外結指對身外的不解。 1.內結:因對生命從何來、將往何去,不了解所以成結。 2.外結:因對人際關係、環境萬物的不了解,所以成結。 宗教只能勸人為善、教人放下,但行善由得我,行出來卻由不得我, 惟有認識生命從何來、將往何去,人生才能活得有意義, 惟有認識生命的真諦,內結外結所有的結,才能完全除去。|||||首先應如是如實認識我見。更是要斷我見。 詳細,請恭閱: 十方論壇?廣場?正覺口袋書 19.觀行斷三縛結 http://www.a202.idv.tw/discuz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14100&extra=page%3D2 目錄 一、學佛首要——斷除三縛結 二、我見之意涵 三、如何斷我見 甲、與五種別境心所法相應之覺知心為意識心 乙、離念靈知心是意識心 丙、斷疑見 丁、斷戒禁取見 四、觀行蘊處界我之生起次第 甲、五蘊我 乙、十二處我 丙、十八界我 五、了知識陰的虛妄性是修行的關鍵 甲、識陰的定義 乙、識陰的出生 丙、識陰的苦 丁、識陰的苦集 戊、識陰的苦滅 己、識陰的苦滅之道 六、總結 一、學佛首要——斷除三縛結 佛門修行者是否已證初果? 端以我見及三縛結是否巳斷而判, 不以耕地時是否能使蟲離四寸為判; 是故佛弟子是否已證阿羅漢果? 端以五上分結是否已斷為判! ——大菩薩 平實導師—— 當今之世,學佛者首要之務,在於取證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脫,然後則是求證大乘般若實相智慧;若欲取證初果解脫者,則以求斷我見而斷三轉結為急切之務;若斷三轉結者,即使是最鈍根、最懈怠之人,亦可因此而極盡七次人天往返即出離三界生死,是故當以斷除三縛結為首要之務,然後才是求證法界實相的禪宗開悟境界。若欲斷除三縛結者,首結即是我見;我見若斷,「能取與所取真實不壞」的世間見,便可斷除,疑見隨之即斷,對於眾生是否真可實證初果,對於諸方大師是否已斷我見等事,皆能明確判斷而無懷疑;疑見若斷,戒禁取見隨後次斷,令人流轉生死的三種繫縛便告斷除,即成聲聞初果人也。 若能在證得初果之後,漸次入於大乘究竟了義正法中修集福德者,久後緣熟時亦有悟緣,自可悟入實相而起般若實智;由此可知,斷我見而證初果之後,進則可以求證大乘見道之禪宗明心等法而起實相般若智慧,入菩薩數中,永不退墮於意識我見中;退則可保解脫生死之進程,至遲歷經七次人天往返,必盡苦邊,得出三界生死;故說當今學佛者之首要急務,為斷除三縛結。然而欲斷三縛結者,其首要之務則為斷除我見;已斷我見者,三縛結俱可斷除。 三縛結者,謂我見之結、疑見之結、戒禁取見之結。此三種邪見之結,能繫轉一切人、天人、天主……等有情,輪轉於三界中而不得出離生死……由是繫縛緣故,說此三結為三種「繫縛」之結。 三縛結之初結即是我見,我見攝屬五利使中之身見;我見若斷,五利使其餘四使亦必隨之一一滅除;五利使者即是身見(我見)、邊見、邪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。然而五利使之根源即是我見,我見若斷,五利使隨之皆斷,成大乘通教中之初果菩薩,即是聲聞教之初果聖者,但通教初果人之心量廣大而無聲聞初果人之自利心態。 二、我見之意涵 請續恭閱: 19.觀行斷三縛結 http://www.a202.idv.tw/discuz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14100&extra=page%3D2 . 相關。詳細,請恭閱: 阿含正義─唯識學探源 大菩薩 平實導師著 http://books.enlighten.org.tw/bookdetail.aspx?kind=1&bkid=26 . * 如尚有問題未決,建議是請樓主您、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!(註:由於都是義工菩薩,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,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。) 正覺各地講堂:請上網查察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正覺教團-正覺各地講堂 * 2015-03-04 07:15:30 補充: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:親近善知識 菩提妙果不難成,真善知識實難遇。 《華嚴經》卷四十六云:善知識者,出興世難,至其所難,得值遇難,得見知難,得親近難,得共住難,得其意難、得隨順難,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《佛藏經》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《佛藏經》,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,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,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。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──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《佛藏經》:時間是18:50~20:50;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,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08BB6EBEAAF52C0C
arrow
arrow

    jennybryaqy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